關注我們
班主任與班級管理及對學生的思想教育
班級控制是班級管理的核心,因為管理工作中五個環節——計劃、組織、指揮、控制、協調中,控制是最關鍵的一個環節。
作為班主任,我們不得不承認班級管理工作中的管理對象,管理內容及管理權限都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它不像行政管理那樣,有國家強制力作后盾,因此說班級管理的藝術就成為班級控制的藝術。
班級控制目標就是要保證計劃如期得以實現,要進行班級控制有兩個準備工作必須做。首先,要確定管理任務及管理權限。工作目標明確、責任具體、獎罰有據,把對班級管理班級職責、控制權寫進班級管理目標。其次,是制定班級管理制度,哪一項怎么來控制,評價,要有明確的控制制度。班級控制要內化為一種獎懲制度,只有嚴格按規章制度辦事,在班級控制中就會方便迅速,公平、公正,得心應手。
對于班級控制針對具體的事和人,它的意義是在組織系統內部發生教育感染作用。古人說:“賞一人而天下人知所從”,外在控制的是藉以他人的評價影響當事人人格名譽,從正面激勵先進榜樣,反面鞭策不足后進。要使失范違規者自覺地遵守規章制度,那就要讓學生增強自我控制意識經常檢討自己的言行。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讓學生進行自我教育”。自控就是自我教育的代表形式,當一個人從內心深處感受到道德輿論的份量時,他的行為就會變得相當自覺,而且只有這樣才算是從根本上達到我們進行班級控制的目的,發揮了控制的作用,班級管理的有所為向有所不為方向發展,由自然變為必然。班級控制最好的辦法是讓學生進行自我控制,使他們在道德上受到教育,達到一種道德的境界,不斷提高自控能力。老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兩者之間的相互關系一直是教育改革和創新中一個重要的話題,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在對學生的教育管理過程中,此兩者之間的關系同樣是決定教育成敗的關鍵。在班級學生的教育管理過程中,教導是必須的。作為管理者的班主任,不論是教育要求的把握,對社會的認識,都應該比尚在學習過程中的學生要認識的全面和科學。對于學生而言,他們在自社會的各個階層,自我意識非常強烈。更加崇拜成功,崇尚真理。他們認為自己已經有一定的社會經驗,自我意識的確立和獨立性都使他們更相信自己的判斷。把授課的內容通過探討的方式來實現這是達到教育目標的有效途徑,也是教育的藝術。與學生進行共同探討,不僅體現了師生之間相互平等,相互信任,更體現教育以人為本。更重要的是探討本身就是教育,就是引導。
同時,社會的飛速發展,新事物的大量涌現,特別是信息的高速發展,使大家對信息的掌握處在同一平臺上,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對信息的掌握上許多學生甚至超過了教師和班主任。因此,共同探討也是一種互補。再者,探討的過程對學生是一種極好的培養和鍛煉,探討過程本身就是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其次,通過師生間對教育內容、教育形式、教育過程的共同探討,增進了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增進了相互理解,融洽了師生間的關系和教育氛圍,而寬松融洽和諧的氛圍更有利于學生獲取知識。
所謂的思想教育是按照人的思想、行為活動的規律進行教育,目的是提高其認識世界的能力和在改造世界中發揮自覺能動性,是管理過程的中心環節。
就我們的實際工作而言,現階段對于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主要包括樹立遠大目標、培養堅持不懈及團隊協作精神、鼓勵學生自信的教育; 提高社會主義思想覺悟,樹立社會主義道德風尚教育;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紀律教育;文化、科學、業務、技術教育等等。
開展思想教育,我們一定要遵循理論聯系實際、民主平等、真誠善意、思想教育與業務工作相結合、表揚與批評相結合、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因人施教及身教與言教相結合等原則。
進行思想教育必須針對學生的實際。而班主任經常接觸學生,對學生日常的言行舉止、習慣、思想動態了解最深入,因而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更具針對性。班主任可根據學生的實際經常進行紀律教育、社會公德教育、學習態度教育等,使思想教育貫穿于學學生日常生活學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