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余市職業教育中心首期“陽光班級”結班典禮在校教學樓七樓多媒體教室圓滿閉幕。“陽光班級”是市職教中心針對學校的不良行為青少年群體進行軍事訓練、德育法制、心理輔導、行為規范、自信養成等方面進行集中關愛矯治教育而開設的特殊常設班級。
因材施教 不放棄一個孩子
新余市職業教育中心是我市唯一一所公辦中職學校,學校學生具有中職生的普遍特點,在學習上,基礎知識薄弱、缺乏學習動機;在心理上意志薄弱、心理脆弱;在行為上熱衷于網絡、游戲和享樂。其中有一部分表現為沉溺網絡、逃學成癮、打架斗毆、跟風滋事等不良行為,有的甚至處在犯罪邊緣,他們長期處在“家長管不住、老師難管理、社會管不了”的灰色狀態。學校秉持不放棄一個孩子的教育理念,積極籌建“陽光班級”,實行軍事化封閉管理,以達到矯治教育的目的。開班前,學校一是制定了開班方案,召開了專題布置會議;二是綜合考慮、精心挑選出40名“不良少年”,挑選有經驗責任心強的老師擔任專職班主任和生活輔導員;三是召開家長會,了解家庭情況,聽取家長意見;四是量體裁衣設置特色課程,建立學生成長檔案。
陽光法制 法律知識進課堂
學校聘請檢查院、法院資深工作者、公安一線警員進入課堂,實行法制教育。來自市檢察院的龔育生擔任學校法制副校長,龔校長為學生們帶來生動的法律知識;治安支隊丁喜紅警員結合工作經驗與實際,為學生上起了安全課堂;禁毒支隊工作人員余鋼向學員解讀毒品的辨別、種類、對青少年的危害;11月20日,學員們在龔思平警員的帶領下來到看守所進行警示教育;11月25日上午,全體學員走進渝水區法院,在第三審判庭旁聽了青年尋釁滋事案件的公開審理全過程。系列法制課堂的開展,身臨其境的教育氛圍培養了學員知法、懂法、守法的意識。
陽光心理 引導培育正能量
不良行為少年大多是留守兒童,父母在其成長過程中長期缺席,他們往往表現為心理敏感、抗壓性弱、脾氣火爆,容易劍走偏鋒。心理輔導對于他們十分必要,在班上經常可以看到專業心理輔導員李超的身影,李老師在了解學員特點后,專門開設了情緒體驗、自信培養、說說心里話、人際交往、情商培養、價值觀教育等課程。11月23日,護旗隊中出現了陽光班級學員的身影,少年們在渝水消防支隊譚教官的訓練下邁著矯健的步伐在隊伍中護送國旗,簡伊文說:“過去,我不敢想我居然可以在升旗儀式上當護旗手,這讓我很自豪。”為弘揚社會服務意識,班級還專門組織開展了志愿服務活動,學員們帶上志愿服務袖標,在校園進行義務清掃。學員們通過心理教育、軍事訓練、行為規范矯正、志愿服務、素質拓展等形式,在潛移默化中增加了他們的自信心和團結責任意識。
陽光轉化 擺正自己出迷途
他們是被人打上“壞孩子”“問題少年”標簽的未成年,他們曾經年少輕狂,父母、教師無從管教,現在在“陽光班級”的關愛下,他們逐步擺正自己,走出迷途,盡管在他們身上還有很多毛病,但在思想意識上有了很大的改觀,能夠靜下心來聆聽老師的教誨。比如來自2015級電會2班的陶彩霞,因為經常曠課、甚至厭學來到陽光班級,通過到看守所進行警示教育及法院旁聽事件,她深受觸動,這在她寫的感受及結業總結中均有反映,在結班典禮上獲得了表彰并代表學院發言。本期40名學員,轉化了27名學生。
市職教中心在團市委的大力支持和指導下推行“陽光班級”是針對不良行為青少年教育的有益探索,學校將總結經驗與成效,進一步推動實踐教育,科學設置課程,深入創新“陽光班級”教育模式,做深做實,讓更多的迷途羔羊接受陽光的洗禮,走出灰色地帶,做陽光少年。